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波斯詩人Rumi」標籤的文章

《憂鬱症,日與夜》27-你生而有翼,何以甘願伏經生命?

圖片
2020.11.18(三) 03:29 截長補短?誰理他啊! 晚上和弟說覺得鬱症似乎好了得到這樣的結論。我不喜歡的事還是可以做得到,甚至做得不錯,但為什麼要把自己的翅膀剪掉,然後去學怎麼跑?可是,這卻是我們教育在做的事? 記得高中的時候,特別是高一、我都會把數學和物理作業留到最後寫、最後唸,因為前面的英文歷史地理很煩、但又要考。而寫數學和物理很開心,所以我留到最後「享受」,並且常忘記時間。「如果數學跟物理的滿分不是只有100分就好了呢……」 高三的時候,週記每次都寫好幾頁A4(班導要求的份量是1/2頁),我寫很多、班導也回很多,記得曾經他寫「很享受改妳的週記」。一本被寫滿了,他跑去合作社買了一本。在直接拿給我時說:「繼續寫。」 對話是真實存在過的還是我腦補,在經過十幾年已經有點不確定,但拿到一本新週記是真的。在那個緊繃的高三備考期間,我想同學大多覺得寫週記是浪費時間,會花一兩個小時寫上好幾頁的考生更是「不務正業」。 但班導遞給我那本週記、對我說 「繼續寫」 ,他不認為寫週記是那「沒用的東西」。高三也是我投稿頻率的顛鋒,似乎讀得越多(即便那只是課本跟考題),我也得有相應的輸出。不然文字與知識堆積在體內,可能也是一種消化不良。 同樣的情境在寫第一本論文重現,我一邊寫部落格、一邊寫論文,寫成了百萬部落格、都不知誰是主誰是客。 但也或許是昇華作用,防衛機轉中最成熟的一種。將苦悶、不滿與無奈化為文字,啊,這也是我的模式,心情不好時、就只會讀和寫。 失戀的時候如是 、 醫師宣告我成為鬱症患者的第一天也是 ,這是模式、我知道了,但我覺得很好、我「選擇」保留這部份。 想起在小可的婚宴上,班導和我們同桌,他問候我的話是 「還在寫嗎?」 記得高二高三,我幾乎長年盤距數學和物理的不是第一二名也是前三,但這些他都沒問,他問的是。 「還在寫嗎?」 啊, 這也是see ,和國文課的安英老師一樣,透過文字看見了我的anima。 (註:標題「你生而有翼,何以甘願伏經生命?」為波斯詩人Rumi的詩作。常見英文翻譯是 "You were born with wings, why prefer to crawl through life?" ) 上一篇 26 不全是原本的樣子 2020.11.17 下一篇 28 「不知道」好像比「知道」更接近真相 2020.11.19 《憂鬱症,日與